大格局的父亲, 一定要做到三个“不”, 养出大格局孩子
昨天带孩子在公园玩耍,看到一个年轻爸爸蹲下来教训儿子挺特别的,全程不吼不骂,而是特别平静但坚决地说:“你可以想玩,但不能这样推别的小朋友。”孩子眼泪汪汪,妈妈在一旁嘟囔:“你干嘛这么严肃?小孩子而已。”
我一边旁观,一边心里泛起一股敬意。这个爸爸的做法,虽不讨喜,但却极其稀缺。因为他是一个有“格局”的父亲。
不是所有的父爱,都轰轰烈烈。但真正厉害的爸爸,从来不靠“惯着”孩子来博好感,而是懂得该立规矩时就立规矩,该沉默时不添乱。
那些真正有育儿智慧的爸爸,懂得如何用“三个不”,在孩子成长路上默默地铺一条看似无声,却力量十足的路。
01“三不惯”
不惯“臭毛病”
很多家庭有个通病:孩子一哭闹,全家人手忙脚乱,赶紧妥协。
你说不能买糖?他就躺地板上撒滚。你不帮他开电视?他就原地打滚儿。
别看是小情绪,其实是孩子用情绪试探大人的底线。你让了,他就知道:我只要闹,爸妈就怕我。
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,一定有一个在他闹的时候“不乱”的大人。
最关键的,是你不能怕他哭。
我家邻居,一个40多岁的爸爸,每次孩子闹情绪,他都蹲下来看着他说:“你先哭完,咱们再说。”孩子哭完后,爸爸才慢条斯理地问:“你到底是想要什么?”
不是不给,而是不让情绪成为通行证。
你惯着他的脾气,他就不长脑子地想用吼叫来控制世界;你教他用沟通代替爆炸,他才会慢慢懂得:成熟就是控制自己,而不是控制别人。
不惯没规矩
你见过那种在饭店里满地乱跑、拿着勺子敲桌子,吵得全场顾客都头痛的小孩吗?
很多时候,孩子没规矩,不是他天生“皮”,而是有人在背后默默放纵。
我认识一个朋友,孩子三岁,进任何场合像野马脱缰。别的孩子在图书馆轻声细语,他家儿子能直接爬上书架。大家劝他,他还反驳:“小孩子不就该天性释放吗?”
但问题是,孩子不是长不大,而是被“养不会”。
好的爸爸懂一件事:自由,不等于无边界。
真正的自由,是知道规则以后,做出的选择。
不惯“太懒惰”
我们总说“现在的孩子太懒惰”,但你有没有发现,大部分孩子不是“不会”,是“你不让他自己来”。
有一次,我去朋友家做客,他6岁儿子把果汁撒在地上,第一反应竟然是:“爸妈快来擦!”
朋友笑着说:“哎呀,他还小,擦不好。”
我当时真想说:你再不让他自己擦,他20岁也不会!
爸爸的手,不是用来替孩子收拾残局,而是引导他们动手的方向。
我认识一个单亲爸爸,从儿子两岁起就教他自己穿袜子、洗碗、整理书包。孩子刚开始手忙脚乱,袜子能穿反三次,但现在小小年纪,连早餐都能自己做。
爸爸笑着说:“你越不信任他,他越不行;你越给他试错机会,他越能行。”
会放手的爸爸,才是最会托底的爸爸。
02. “三不说”——沉默有时,比千言万语更重要
不哭“穷”不卖惨
不是每个穷孩子都没出息,但那些从小被“穷”标签盖头的人,真的很难相信自己有资格过更好的生活。
爸爸说话的方式,决定了孩子怎么看自己、看世界。
你可以教孩子节俭,但不能让他产生“我不配”的自我否定。
穷不可怕,怕的是你把匮乏刻进孩子灵魂。
好爸爸,不在于你给了他多少钱,而在于你给了他多少自信。
不“贬低”家庭成员
有些男人,嘴里不饶人,动不动就当着孩子面损老婆:“你看你做饭这么慢”“你连孩子作业都不会辅导”。
你以为孩子小不懂,其实他们比谁都敏感。
一个真正的男人,知道“尊重”不是对外人客气,而是在家里给孩子树立爱的样子。
你嘴上尊重孩子妈妈,孩子心里就知道什么是好男人;你老贬低妻子,他将来也可能重复你这一套。
不“打击”“挖苦”孩子
“你怎么这么笨!”
“别指望你能考好!”
“你连这都不会?我都替你丢人!”
这些话很多家长随口说出,却像刀子一样一刀一刀地在孩子心里刻字。
有格局的爸爸,从不把批评当成教育,而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成长的过程。
哪怕孩子只进步了一点,爸爸也会说:“你今天比昨天厉害了,我看到了。”
别小看一句鼓励的话,它能成为孩子穿越黑暗的火光。
辣妈语录:
其实,做爸爸也很不容易,要沉住气,要扛得住孩子的泪,也要接得住生活的难。
愿你是那个在风雨里为孩子撑伞的爸爸,也是那个敢在风雨中放手让他走一段的人。
也愿你,做得了孩子的靠山,也做得成孩子心里的那盏“引路灯”。